人类可见光谱区的颜色识别
人类能识别各种颜色,但对颜色本质的认识是模糊的。1666年牛顿(Newton)所做的著名实验,发现了光谱是颜色的基础,打开了对颜色实验研究的大门:牛顿在一面墙上钻了一个直径为8.5mm的小洞,墙的另一面的完全黑暗的房间。通过这个洞,阳光直射在房间的另一面墙上,形成太阳的盘状像,类似小孔成像机,然后,将一个玻璃棱镜放在靠近小洞处,法相光被扩散成扇形的光谱。光被分离成大约长254mm,沿着长度方向,呈现出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青、紫的颜色。牛顿很快得出结论:白光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均匀单一体,而是由全部光谱色混合组成的。接着提出的问题是,这些红、黄、绿等光谱本身是否也是混合的,能否分解成更进一步的颜色?为此,他又做了另一个实验:用一个上面有个狭缝的卡片,只留一条窄带,挡住光谱中的其他光。这一窄带光,或黄或绿。使其再通过一个棱镜,但是此光通过棱镜后并没有近一步分解,而乃具有通过卡片狭缝前相同的颜色。由此可得出结论:光谱色是白光的基本组成。
表示了对应与光波长的主要光谱色带。光是一种电磁辐射,就像X射线、雷达波等。决定其特有性质的是他们的波长.无线电波具有相当长的波长,典型的范围是从大约一米到几千米;而X射线则有非常短的波长,仅为百万分之一毫米,甚至更短。光波所具有的波长范围约为1纳米到1毫米之间,波长的单位采用“纳米”。需要强调的是图2